□王志顺
眼下,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在众多查分视频中,一位高考取得288分的考生意外冲上热搜榜首,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。这一幕发生在网友@兰姐来了发布的视频中,视频中,她的女儿在得知分数后,全家上下欢呼雀跃。@兰姐来了坦诚地表示:“不怕你们笑话,这是我们考得最好的一次。”这段温馨而真实的家庭瞬间,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,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。(6月25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这一看似平凡的家庭时刻,之所以能够迅速在网络上发酵,引发广泛共鸣,根本原因在于它深刻触及了当代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。在分数依然作为衡量学生能力主要标尺的当下,这个家庭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高考分数。他们庆祝的并非288分这个具体的数字,而是孩子从入学到高考期间所展现出的持续成长与进步。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,与当前教育改革所倡导的“过程性评价”理念不谋而合。它打破了“分数至上”的传统观念,以一种更加人性化、个体化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成果,展现了对教育异化的清醒认识。
舆论场的反应同样值得我们深思。有人为这家人的其乐融融所感动,也有人对低分庆祝的做法产生质疑。这种分歧的背后,实际上是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育人理念之间的激烈碰撞。视频中,母亲透露了女儿的未来规划——选择一所适合的大专院校学习实用技能。这一决定,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,也反映了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今天,承认个体差异并据此规划成长路径的重要性。相较于盲目追逐学历标签,这种基于个体实际情况的理性选择,无疑更具现实意义。
从教育维度来审视这一案例,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本质回归路径。女儿因288分而感到“很丢脸”,而母亲则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回应:“我们很开心,不必比较。”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,实则揭示了教育的真谛——真正的教育关系应当如同阳光滋养幼苗,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,帮助他们在保持学习内驱力的前提下,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。
当然,对低分的宽容并不意味着对努力的否定。高考作为人才选拔制度,其严肃性和公平性不容置疑。然而,这个案例的特殊价值在于,它在承认高考制度现实性的同时,尝试构建了一种更为丰富的评价维度。当社会习惯于用单一标准来衡量教育成果时,这个家庭用最质朴的方式提醒我们:教育的终极目标,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,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。这种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育理念,无疑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。
教育的意义从来不在分数的高低,而在于唤醒生命的内在力量。当全社会都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288分的欢呼时,我们距离“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”的教育理想,或许就真的更近了一步。这一过程中,我们需要更多的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共同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变革与完善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绽放光彩。
在线股票平台,上海股票配资一览表,实时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