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,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爆发激烈交火,双方在多处边境据点展开炮击与空袭,造成至少12名巴基斯坦军人死亡。这场冲突不仅暴露了两国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与安全矛盾,更折射出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。
交火升级:从空袭到地面报复
此次冲突的导火索可追溯至10月9日晚间。据法国媒体报道,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东部第八区发生两起剧烈爆炸,现场火光冲天,枪声密集。阿富汗临时政府虽试图淡化事件影响,但目击者称爆炸导致严重交通拥堵,阿富汗安全部队随即封锁现场并展开调查。
巴基斯坦方面则指控阿富汗塔利班为“巴基斯坦塔利班”(TTP)等武装组织提供庇护。10月11日凌晨,巴基斯坦空军从白沙瓦基地出动F-16与“枭龙”战斗机,对阿富汗帕克提卡省、霍斯特省及贾拉拉巴德地区的疑似武装分子据点实施精确打击。巴方宣称行动“成功摧毁目标”,但阿富汗国防部随即发表声明,指责巴基斯坦“侵犯领空”,并宣布于午夜时分对巴边境安全部队展开报复性炮击。
历史积怨:领土、叛军与大国博弈
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矛盾根源深远。两国围绕杜兰德线(英属印度时期划定的边界)存在长期领土争议,阿富汗坚持该线为“殖民产物”,而巴基斯坦则视其为国际认可的边界。更复杂的是,巴基斯坦塔利班等武装组织长期利用阿富汗境内山区作为训练基地,频繁对巴境内发动袭击。巴方多次要求阿富汗临时政府驱逐这些组织,但塔利班政权否认提供庇护,双方信任持续崩塌。
地缘政治因素进一步激化矛盾。阿富汗临时政府外长在冲突期间访问印度,引发巴基斯坦对“印阿结盟”的担忧。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提在阿富汗重建军事基地的要求,被阿方断然拒绝,但美国威胁“拒绝将导致严重后果”。俄罗斯则公开谴责美国计划,称其“将破坏地区稳定”。这种大国博弈为阿巴冲突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现实困境:边境管控与平民代价
冲突的直接后果是边境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加剧。据阿富汗黎明新闻网报道,巴基斯坦的炮击导致阿富汗边境村庄电力中断,居民被迫躲入地下掩体。巴方则称阿富汗的报复行动造成其边境哨所受损,12名军人死亡。尽管双方均未公布平民伤亡数据,但联合国驻阿机构已警告,持续冲突可能导致数十万边境居民流离失所。
从军事角度看,两国均展示了现代化作战能力。巴基斯坦空军动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越境打击,而阿富汗方面则使用重型火炮进行反击。这种“以空制地”与“以地制空”的对抗模式,反映出南亚中小国家在有限资源下的战术选择。
和平出路:对话还是进一步对抗?
目前,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均未表现出妥协意愿。阿富汗国防部声明“若巴方再次侵犯领空,将坚决回击”,而巴基斯坦则坚持要求阿富汗“切断对TTP的支持”。国际社会呼吁双方保持克制,但分析人士指出,在领土争议、叛军问题与大国干预三重压力下,短期和解难度极大。
历史经验表明,阿巴边境冲突往往呈现“冲突-停火-再冲突”的循环模式。2024年12月28日,两国曾在霍斯特省与帕克提卡省边境口岸爆发交火,造成19名巴基斯坦士兵与3名阿富汗人员死亡。此次冲突的规模与激烈程度均超过以往,预示着地区安全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。
在这场地缘裂痕持续扩大的危机中,最无辜的仍是边境地区的平民。当炮火取代对话,当猜忌超越信任,南亚的和平之路正变得愈发崎岖。
#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发生交火#
在线股票平台,上海股票配资一览表,实时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